第70章 建房築路(1 / 1)
看着澧河對岸不少人忙忙碌碌,許多房屋起來,杜中宵對蘇頌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太史公此言,真是道盡世情。我們這裏要起鐵監,大隊人馬還沒有來呢,河對岸就聚集了這麼商家。等到拉縴廂軍到來,正式開冶,這裏必為一繁華市鎮。」
一邊的主簿柳沆道:「河對岸本是錢員外家的地,就是前些日子在閒田下種,被追繳了七百貫欠稅的那一家。他一時拿不出錢來,只好把地抵了,從另一家何員外那裏借錢。現在河對岸起房屋的,就是何員外。他看準了這一帶以後必然繁華,搶先佔住了地方,以後只是收租一月也要不少錢。」
杜中宵笑道:「這一家是有腦子的,活該他賺錢。其他鄉下土財主,一心要開爐冶鐵,以為那錢來得容易。他們還不知道鐵監要如何做呢,開了爐子,哪個知道以後會不會賺錢?」
說着,連連搖頭。這裏是杜中宵規劃的冶鐵中心,向北輔射兩京,向南輻射荊襄,怎麼會允許小冶戶搞亂市場?為了防止出現亂象,澧河山岸從地上的山林到地下的礦產全部封了,不許民間開採。前些日子什麼山中放蠶,或者有什麼祖墳之類,全部查清,無一例外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自從罰了錢員外家裏七百貫,再沒有人虛名冒占,想從衙門這裏賺便宜了。
看看身後的山,又看看眼前的澧河,杜中宵道:「這些日子燒了不少磚瓦,該動手蓋房屋了。對面那個何員外是有眼光的,選的這裏地勢開闊,河水平緩,正好建立村鎮。河對岸這裏,便做為以後鐵監工匠的住地。趁着這一段時間農閒,從附近村莊征些差役來,把這一段平整一番,準備建造房屋。」
柳涚猶豫一會,才道:「運判,本縣人戶不多,因為要建鐵監,今年差役已經不少。若是再征,只怕百姓有怨言。不如等一等,拉縴廂軍來了再動手?」
杜中宵道:「及早動手得好,最好他們到了就有房屋住,全心開礦建爐。這樣,你算一下治下民戶服過的差役,按一年一丁二十日。如果超過的,就不征了,不足的則征。」
柳涚道:「屬下記提,本縣大多人戶已經超過此事。不足的,多是在偏遠山區,派差不便。」
這倒出乎杜中宵的意外,想了一會,道:「如此說來,今年的差役着實是多了些。這樣吧,你貼出榜文去,差還是要征的,不過除了衙門管飯之外,超出一年二十日的丁口,若來服役,計日發錢。」
一年二十日或者三十日,是朝廷法定的差役數額,各地略有不同。對於農業社會來說,差役與賦稅一起,是農民沉重的負擔。除了這一個月左右的差役,還有其他如地方修橋鋪路,治渠修堤等勞作,並不計算在內。這是朝廷攤派下來的無償勞動,農民必須負擔的。
農民基本不從事商業活動,缺少貨幣,朝廷攤在他們身上的,主要是實用稅賦,還有無償勞動。這是支撐政權的基礎,別說這個年代,後世工業發展起來還延續了很長時間。農村負擔沉重的時候,義務工與提留一起,都是農民的沉重負擔。義務工,就是差役換了名字而已。
對於差役,衙門有兩種做法。一是規定一個最低限額,如果達不到最低限額,則征繳罰款。一年工程量超出最低限額的時候,多出的勞作沒有補償,對農民進行過度剝削。還有一種是規定最高限額,達不到限額,不進行處罰,相當於社會儘量不開展大工程,就是常說的輕徭薄賦。如果超出最高限額,再徵用民力則給工錢,由無償勞動變為有償勞動。
數千年來,第一種最常見,第二種則非常罕見。這個年代部分官方工程的和雇,其實就是第二種的變種,不過並沒有形成制度。
農業生產的特點就是一年忙閒不均,有大量農閒時間,這也是差役制度的基礎。只要不進行過度剝削,進行適當補償,相當於給農閒時的農民找工作,並不會造成負擔沉重。
商業經濟不發達的時候,農民獲得貨幣的途徑極少,農村貿易實際以實物貿易為主。不要說這個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就是幾千年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依然如此。給參加工程的農民直接發放貨幣,其實對經濟有促進作用,不保是農民增收,還可以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
柳涚低頭默算了一下,道:「本縣六千餘戶,若是真能發下錢來,征壯丁三千餘人不難。一兩個月時間,起造房屋,修築道路,應該盡夠了。只是每日發多少錢?錢從哪裏來?」
杜中宵道:「按着市價,鄉下地方一人每日三十文,應該盡夠了。就按兩個月算,營田務拿出八千貫錢來,剩下的錢算作材料,把工匠住的地方儘快建起來。」
柳涚拱手:「三十文雖然不多,只要是現錢,百姓必然欣喜,征人不難!」
杜中宵點了點頭,明白柳涚的意思。一人一天三十文,還有兩種發法。一種是真給錢,還有一種是記賬,等到收秋稅的時候抵扣。以這個時代吏人差役支移折變慣了的性子,只怕到了時候,不只是一文錢發不到做工的百姓手裏,就連抵扣也指望不上。
發現錢對農民的誘惑極大,六千戶的大縣,徵調數千民夫不難。趁夏季到秋收一兩個月的時間,爭取把房屋建起來,道路開闢出來是完全可行的。
自杜中宵到葉縣這一個月的時間,對周圍的勘查已經結束,規劃也已做好,就等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了。時間不等人,爭取把房屋道路在縴夫到來之前建好,他們來了,就可正式開礦。
營田務的場務,這幾個月賺了一些錢,擠一擠萬把貫還得拿出來。等到過些時間朝廷允諾的五十萬貫到了,再回去補上。內庫的錢不會直接發到鐵監,按着三司下來的公文,是從江南路新鑄的鐵錢,秋天解往京師的時候,挪一部分到葉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