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8章 非死不可(求推薦,求保底月票!)(1 / 1)
孫策與隨朱桓而來的河內士紳代表見面,談天說地,縱論古今。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從張汪口中,眾人得知孫策雖然沒有親口答應,卻也沒有否決朱桓的建議,除了司馬懿必死之外,其他人都有活命的機會,心裏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心情也輕鬆了很多。雖然不明白為什麼孫策這麼討厭司馬懿,一定要殺他,可是這與自己關係不大,大可不必為司馬懿強出頭。
聽說孫策允了朱桓與張春華的親事,不少人也心動起來,誇起吳國君明臣賢,而且大多少年英俊,朝氣蓬勃,令人嚮往,羨慕不知誰家的女子有福氣,能嫁給這樣的少年英雄,然後就互相推薦,拐彎抹角的提親。
孫策心知肚明,卻笑而不語。聯姻是大事,豈能讓這些河內人輕意如願,有一個張春華做榜樣就夠了。
攻城是軍事,孫策就將勸降的具體事務交給了朱桓,由他發佈公告,召集有親人在城裏的人家,選出代表到城下勸降。他本人則繼續東巡。世家代表本想陪着,卻被他婉拒了。
隊伍里只多了一個人:張春華。她與朱桓有了婚約,只是年齡尚小,還不到生育的時候,身為孫策的心腹,朱桓自然要遵守這個新的習慣,便請示孫策,將張春華送到王后身邊侍候,順便學些禮儀。孫策明白他的心意,慨然應允。
開了這個頭之後,不少人都動了心思,想將家中的適齡女子送到袁衡身邊,萬一有機會中了孫策的意,說不定還能在十二殿中佔據一席之地。孫策已經明確宣佈後宮只有十二夫人,但王后佔不佔一個名額,橋氏姊妹算一個還是兩個,卻沒有定論,總而言之還有可能,自然不能輕易放過。
但這些要求都被袁衡拒絕了。除了張春華之外,袁衡沒有接受任何人。這當然引起了一些非議,不少人私下裏說袁衡是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所以不接受河內女子入宮。
袁衡聽到這些話,一笑置之。
孫策一路向東,繼續巡視,在獲嘉與毛相見。秋收已經結束,毛正在各縣安排種冬麥,加上黑山軍第二批遷居河南的人員也在這時候經過,毛要安排沿途的食宿。近十萬人,這個工作並不輕鬆,每天需要準備的糧食就是一個大問題,萬一有人生病,還要及時醫治,以免引發疾疫。毛特地請來了活神仙于吉。于吉與黃巾淵源甚深,與黑山軍有種天然的親近,既能治病,又能安撫人心。
毛請見時也帶了一個隨從:功曹楊俊。
楊俊是河內名士,在河內很有影響力,也有理政之才,毛穩定河內得到了他不少幫助。他為人剛正,拜見孫策之後,直言不諱的提出了司馬懿的問題。
孫策知道,對司馬懿的處置與他之前的習慣不同,對此有疑問的人很多,只是有些人不敢說,有些人以他過於信任,不願說,楊俊沒有這樣的顧忌,主動發問,也代表了不少人的心聲。面對楊俊的疑問,他沒有急着回答,等到眾人一起來拜見時,他才重提這個問題。
「河內乃京畿之地,服膺儒學的人應該不少?」孫策面帶微笑,環顧四周,目光從眾人臉上一一掃過,將所有人的反應盡收眼底。有人若有所悟,有人一臉茫然,有人心虛的低頭作沉思狀,有人則以熱烈的目光迎視孫策,恨不得舉手作答。
孫策最後還是看向楊俊。楊俊本就是儒生的代表,他就學於陳留邊讓,邊讓被孫堅殺了之後,他還為邊讓守過墓,有人曾報到孫策面前,是以孫策早就聽過他的名字。
楊俊躬身說道:「這是自然,儒學乃聖人所傳,天下正道,我河內研習者甚眾。」
「敢問季才,夫子為人如何?」
楊俊不解其意。「臣愚鈍,敢問其詳。」
「夫子為師為父,平時與子弟相處,總是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否?」
在這個時代,道貌岸然並非貶義詞,但孫策這句話明顯有所指,只要不傻,都聽得出不是什麼褒貶之義。楊俊沉吟片刻,又道:「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似乎與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相去不遠。」
孫策點點頭。「夫子會一直如此嗎?可有與弟子談笑之時?」
楊俊有點撓頭。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他與司馬氏親近,對司馬防的做派也有些不以為然,卻又不能因此指責司馬防。「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各得其所。」
「當然,如果這只是個人喜好,自然無可厚非。可若是為了邀名呢?」
楊俊額頭沁出冷汁。他知道孫策討厭司馬懿父子的原因所在了。孫策一心革新儒學,去儒學之偽,反對黨人互相標榜,高言危行,司馬防的做派自然讓他不爽,被歸為偽君子之列,不用他也就很正常了。孫策雖然沒有殺何,卻也沒有用何,自然也不會用司馬防。司馬防也就罷了,賦閒就賦閒吧,至少沒有生命危險,司馬懿則不同,孫策這是擺明了要他死。
「這……大王怕是聽了傳言,有什麼誤會?」
孫策盯着楊俊看了片刻,輕笑一聲。「有無誤會,季才想必比更清楚,孤不必多言。守禮自然是好事,只是凡事過猶不及,標準太高,規矩太嚴,則難免生偽,如此一來,禮不僅不能約束人,反而有逼良為娼之嫌。君子人人所願,偽君子則令人生厭,季才以為然否?」
楊俊苦笑,無言以對。
「至於司馬懿本人。」孫策收起了笑容,不怒而威。「天下紛爭,人人自危,世家家大業大,不知所歸,父子兄弟各有所依,也可以理解。只是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很多人說司馬懿有才,孤倒以為,他有小才而無大智,不識天下形勢。河內已定,中山已亡,他依然據守城不降,恐怕不是各為其主這麼簡單,而是挾城為質,欲與孤討價還價。」
孫策背着手,來回踱了兩步,哼了一聲。「可是孤以為,這種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富貴,全然不顧父老的死活,不僅不能用,而且不能留,必殺之以戒天下之偽君子。不除惡,何以揚善?不去偽,何以存真?」
他盯着楊俊,嘴角微挑。「為了天下,為了人心,司馬懿非死不可。」
楊俊一聲長嘆,拱手而退。眾人面面相覷,片刻之後,有人大聲疾呼。「大王英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義,大王不但使民能溫飽,安居樂業,更使民知榮辱,向善有義,誠聖人之舉也。」
孫策看了那人一眼,微微頜首。「能得河內諸君支持,孤感激不盡。」
眾人會意,立刻異口同聲的說道:「大王英明,河內士庶願躡大王之履,共致盛世太平。」
孫策拱手環顧。「多謝諸君。」又對楊俊說道:「季才悲天憫人,誠為難得。可否願為城中的將士走一遭?」
楊俊無奈,躬身領命。話說到這個份上,他不答應也得答應,難道司馬懿的命值錢,其他人的命就不值錢?能救一個是一個。至於司馬懿,那是他的命,誰也救不了他。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司馬懿無聲地笑了笑,露出幾分悲愴。
楊俊坐在他對面,一言不發。奉孫策之命,河內諸家之託,他來到城,與司馬懿相見,勸司馬懿棄城投降,但司馬懿本人卻必須死。這些話,他原原本本的都對司馬懿說了,不求其他,只求心安,不是他不想救司馬懿,實在是救不了。
孫策鐵了心要殺他,沒人能救得了。
「仲達,我有一事不解。」楊俊沉默良久,抬起頭,盯着司馬懿。
「說。」司馬懿倚在憑几上,漫不經心地說道。
楊俊心中不快。司馬懿比他小不少,雖說親近,以前卻不曾如此失禮。難道他真是孫策口中所說的偽君子,以前那些禮儀都是裝出來的,如今知道自己余日無多,不屑再裝?果真如此的話,自己真是看走了眼,不如孫策識人之明。
「劉備戰死,天井失守,中山已名存實亡,你為何不降?」
司馬懿眨眨眼睛,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以前覺得自己走到這一步是運氣不好,先是被楊修輕視,然後又遇到了劉備陣亡,中山土崩瓦解,現在才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命。孫策不喜歡他們父子的作派,也從來沒打算給他們機會。
「降了又如何,做個農夫,耕讀此生?」司馬懿淡淡的說道:「季才兄,你甘心嗎?」
楊俊明白了。正如孫策所說,司馬懿就是想挾城為質,想和孫策討價還價。可惜孫策不給他這個機會,把他當成了偽君子的典型,執意殺他以儆效尤。
「事到如今,你打算怎麼辦?」
司馬懿仰起頭,看着青黑色的屋頂,自嘲地笑了兩聲。「還能怎樣,上天無梯,入地無門,我必死無疑,總不能再拖着這幾千將士一起去死,令河內父切齒。只可惜,本想與孫策一戰,求仁得仁,現在卻連見他一面亦不可得。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我卻只想着困守孤城,相去何止千里,敗得不冤。」
司馬懿嘆了一口氣,舉起案上的酒壺,為楊俊斟了一杯酒,又為自己添滿,雙手舉起酒杯。「承蒙季才兄不棄,為我犯顏,這杯酒,敬你。」
楊俊無奈的搖搖頭,舉起酒杯,與司馬懿一飲而盡。
司馬懿再次添滿酒,舉起酒杯。「這杯酒,還要請季才兄幫個忙。」
「你說。」
「我死之後,請季才兄將我的屍身帶回溫縣安葬,莫令我身首異處。至於能不能進祖塋,不必勉強。」
楊俊鄭重地點點頭,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他之所以接受孫策的命令,親自趕來城,就有這個目的。
司馬懿也喝了酒,然後又倒了一杯。「季才兄,我可以死,溫縣司馬不能無人。家父出仕無望,成年的兄弟之中,我與叔達必死,只剩下家兄。家兄為人忠孝,見此情景,怕是不肯仕吳。煩請季才兄勸他戒急用忍,莫要意氣用事,誤了正事。」
楊俊心中酸楚,忍不住落了淚,哽咽不能語。
司馬懿哈哈一笑,起身解下頭盔,卸去戰甲,換上一身儒衫,戴好冠,跪坐下來,向溫縣方向跪拜三次,拔出腰間長刀,手指拂過鋒利的刀鋒,一聲嘆息,橫在頸間。「十年磨刀,可惜未有機會施展,如今便用我自己的頭頗來試試吧。」說完,用力一拖,鋒利的刀刃割開了頸動脈,鮮血湧出,沿着刀身滑落,在司馬懿的身前迅速聚成一汪。
「季才兄,有緣來生……再見。」司馬懿慘然一笑,委然倒地。
第2378章 非死不可(求推薦,求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