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文武雙全祝太師(1 / 1)
測試廣告1 留在東京的官員雖有不忿,但大部分都是汪伯顏之流,他們上書道賀,以圖繼續升官發財,臉皮之厚實在是讓人瞠目結舌。樂筆趣 m.lebiqu.com
沒辦法,趙佶和六賊禍亂朝堂已久,這天下有骨氣的官員真是不多了!
當然也有例外, 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李綱聞訊之後立刻從南方趕回來,他聯合張叔夜、胡安國等清正之人,對陳昭大加斥責。
陳昭當然不會和這樣的人一般見識,便將李綱等人趕到北方,卻提拔張叔夜、胡安國進了中書省。
李綱等人明白陳昭挑撥的心態,也只能受命而去。
同時他也知道陳昭表達的意思。
我以軍功奪此權位, 你們憑口舌之爭奈何不得我。
若是有維護趙家江山社稷的決心,那就憑軍功和我爭吧!
趕走了那幫礙眼的, 並不代表陳昭徹底掌控東京汴梁了。
畢竟他是草莽出身,文官體系天然的和他不對付,許多人表面上唯唯諾諾,無所不從,背地裏卻使盡了小手段,各種拖延扯後腿,只為了賺取眼前一丁點利益。
對此陳昭呵呵一笑,他有的是辦法對付這幫文賊。
大宋文貴武賤,諸將門之中除了多次和趙家聯姻,已經和趙家黏在一起無法分割的潘家、向家、高家之外,其餘武勛世家都被趙家和文官體系欺負的不要不要的。,
強如武襄公狄青也被文官擠兌的鬱郁而死,
天波府楊老令公自漢歸宋,一直忠心耿耿,卻為監軍王侁威逼, 帶兵出征,力戰而死;其後子孫兩代為國征戰不敢惜身,屢立功勳;但自那以後楊家再無一人能領兵出征,逼得多少一身才華的楊家好男兒鬱鬱而終。
府州折家第十代將領折彥質在金兵南下時原本被安排鎮守平陽府,而平陽知府林積仁壓根沒有打算堅守,朝廷所差都統制劉銳也不肯用命,最終平陽府陷落,折彥質只能率領大軍駐守黃河。
種家的雙子星种師道、种師中乃是大宋有數的將星,可惜這兩位也和折彥質一樣,因為文官和友軍的拖累敗在了金兵手中,种師中戰死沙場,种師道病死京城,種家嫡系子孫種溪、種彥崇、種彥崧、種彥崇皆死於軍中。現在只餘下種洌、種泓等人尚存,正在京中為种師道守靈
更不用說高俅擔任太尉之後,多少還有些本領的將領被欺凌的家破人亡。
王進、林沖這等中下層軍官都難逃一劫,何況其他?
於是在陳昭的安排下,先是用楊志溝通天波楊府,在由魯智深溝通種家,然後由林沖負責招攬禁軍當中鬱郁不得志的中下層軍官。
那些武勛世家早就看透了趙家和文官體系的嘴臉,陳昭拋出橄欖枝,他們當然不吝抓住機會。
很快, 楊家、種家之後,折家、姚家、苗家、劉家等西北將門一起來到京中,另外京中的狄家等也盡皆歸順陳昭,谷鋛
看到這一幕,嗅覺靈敏的趙州韓世忠、任城張浚、尉氏劉光世這些領兵的軍頭,也第一時間趕到京城向陳昭效忠。
但凡是個有腦子的都能看出祝太師勢大難敵,再兩相對比一下給趙家賣命的下場和給祝太師效力的前景,只要不傻就能做出同樣的決定。
但是,想治理國家,光靠武將還是不行,還得有文官才是,陳昭此前培養出了一些人才,不過還遠遠不夠用。
所以,等局勢稍一安穩,陳昭就借着趙構的名義開了恩科,準備利用科舉為朝廷吸收一批新鮮血液,以替換徽宗、欽宗時期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僚。
為了表示決心,他第一時間拜訪了隱居在汴梁附近的秀才聞煥章,與他談論了一日一夜,折服後者之後便讓他進了政事堂,與許貫忠和朱武等人管理文官體系。
這聞煥章乃是大賢,朝中百官多有和他來往的,他一上任,如同千金市馬骨一般,無數自持有才之士都來汴梁參加恩科。
全國各地的士子紛紛趕來,讓剛剛經受戰火損失慘重的汴梁恢復了幾分元氣。
陳昭任命了許貫忠做主考,聞煥章為副主考,同時也給了幾個投靠過來的文官副主考位置,以招攬人心。
比如張叔夜、胡安國等人。
趙構原本還有點小心思,想點個狀元榜眼探花什麼的收買人心,然後擔任起居舍人的柴進直接把他堵了回去,「官家在大內安坐,天下事自有祝太師操勞。」
趙構無奈,只好繼續做木偶了。
不過再是木偶,那也是皇帝,陳昭沒有太為難他,柴進也只是變着法的羞辱他,生活方面倒是沒有折騰他。
相較於趙佶和趙桓,趙構還算是好的了,趙桓被金兵擄走,還不知道在北邊受什麼罪呢,而趙佶麼,現在只能整日在冷宮裏寫寫畫畫,連伺候的人都沒幾個,太師說了,你不是就喜歡寫字畫畫麼?那以後就用這個來換吃的好了。
一日不畫佳作,一日不得食。
恩科之後,陳昭挑選了一批聰明人做了基層官員,同時又提拔了一些投靠他的小官擔任大官,然後又砍了不少不辦人事的官員,這樣一打一拉,慢慢的開始掌控住了朝堂。
掌控朝堂還不夠,如今是士大夫的天下,必須讓這些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傢伙不能和他對着幹。
畢竟陳昭是武人麼。
所以陳昭不僅主持恩科,還開始寫文章。
他此時已經不是當初寫個小說還得找槍手的時候了,因為經歷了好幾次從封建到工業的轉變,當了好幾任皇帝,見過的經典文章數不勝數,結合出來在加上聖人的微言大義,成為一家之言,連同類似於「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之類的瑰麗詩詞,一起發佈出去。
陳昭的文章詩詞一出,整個士林為之震動,大宋本就是儒學興盛的時代,湧現出了張載、程頤、程顥、周敦頤、王安石等一批儒學大家,他們對儒學各有各的解釋,但大多脫離了實用,並且顯得有些暮氣,陳昭的這篇文章則大不相同。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www.pinbige.com。品筆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ww.pinbige.com測試廣告2
第852章 文武雙全祝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