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六章 所謂基礎知識(1 / 1)
「怎麼樣?」
玲瓏從蛋椅出來,青霞禁不住問她。
玲瓏笑道:「挺好。」
說:「溫和、有序,不會對原有的認知產生衝擊,有一種...潤物無聲的感覺,豐富了人的智慧;但又很清晰,就好像是自己付出了幾十年的精力苦心鑽研而來,完全沒有「灌輸」感。」
旁邊的趙景陽笑着點頭:「那是自然。」
說:「這可是我經年來花了不小的功夫做出的成果,如果還有缺陷,豈不是白費了我一番苦心?」
又說:「我採集了如今瀚海人道王廷人道光輝所輻射的所有的世界的青少年的信息樣本,得出羅馬計劃執行的生理標準,須平均在十一到十三歲之間。」
「這個年紀的少年,他們的基因信息初步完成全面表徵,個體基因趨於成熟,但比起成年人仍然不夠穩固。所以基因銘刻知識的過程,必須要溫和,否則便有違初衷。」
青霞和玲瓏聽了,都忍不住點了點頭。
青霞道:「既然如此,為何不把這個生理年齡的標準往上提一提?比如十八歲?」
趙景陽微微頷首:「這個我當然也是考慮過的。」
卻說:「我否決了。」
然後給出理由:「人從十來歲到二十來歲的這約莫十年間,學習能力是最強的,學習效率是最高的。」
「如果不是因為羅馬計劃對人的生理年齡有硬性要求,我甚至希望在嬰兒階段執行這個計劃。」
「越早執行計劃,便越能把這學習能力最強、學習效率最高的十年最大化利用。」
讓十二歲的少年得到高度、廣度超過大學生的起步水平,那麼他們就還有八年左右的高效率學習時間。
如果在十八歲執行,那可能就只剩下一二年了。
羅馬計劃不是為了讓人們免除「學習」,而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越高,在限定時間內,其走到的極限自然越高。
有了這份知識基礎,不代表人們就不需要繼續學習了。人道廣大,知識的量淵深如海;人的認知越多,未知就越多。不是認知多了,未知就少了。
認知是一個圓,圓圈內是已知,圓圈外是未知;圓圈越大,已知便越多,圓圈外的未知也越多。
所以某種「長生是詛咒」、「永生是煎熬」的狗屁說法,實在是一個笑話的不能再笑話的笑話。
只有那種腦子裏都是漿湖,心中沒有大志的平庸之輩,才會覺得永生是煎熬、長生是詛咒。
因為知識無窮。
如果你有漫長的壽命,那就去學習知識吧。知識一定會讓你感到時間不夠用!哪怕你永生,你也會覺得你仍然有學不完的知識,有解不完的疑惑和難題,有鑽研不盡的未知和實現不完的理想。
不要說因為長生,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人一一老去,如何如何痛苦。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親人的逝去,痛苦是一時的;一個親人逝去,普通人最多悲傷一個月,剩下的就是偶爾想起來的懷念。
人時時刻刻接觸着新的東西,會沖澹舊的東西。
掩埋在舊的東西里出不來的人,本質是廢物級數的;便用逝去者的角度來看,他也是希望生者能更好,而不是糾結於他的死亡不可自拔。
便是哲學的一些問題,人會存在多久之類的;只要還有記得的人存在,這個人便算是存在;所以你活得越長,你的親人存在的痕跡便留的越久。
話說回頭。
便是「學海無涯、知識無盡」,起步高,代表的是終點更遠;絕非起步就是終點。
有了這份足夠高的知識基礎,餘下學習效率最高、學習
能力最強的這段時間,便拿去尋找自己最擅長的東西,然後去發掘它,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這才是羅馬計劃的真正目的。
而後玲瓏還專門展示了一番。
她說:「我以前並未學過作畫,但現在我有了相關的知識。」
拿了紙筆,揮毫潑墨,連作了六幅畫;第一幅看起來跟小兒塗鴉似的,接着第二幅,顯然便已有了章程,第三幅已熟稔,第四幅已登堂入室。
六幅畫作出來,最後一幅,已活靈活現,初步有了神韻。
青霞看的驚奇,道:「這已是畫作大家的水準啦!」
趙景陽笑着點頭:「知識已在她的基因血脈之中流淌,成為一種本能;但即使是本能,也需要一些適應和練習,才能完美的展現出來。玲瓏的六幅畫,就是她適應這份知識的過程。」
又說:「有時候我們腦子明白了,但手不明白。羅馬計劃的基因知識烙印,也存在一點這樣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是必然會存在的。」
「人有手有腳,天生會走;但若某個人,從生下來就不讓他走,他也許之後便會成為一個癱子。」
這是一個基本問題。
就像人們學到了知識,但若一段時間不去用它,就會漸漸遺忘;這些知識其實並未熘走,它仍然潛藏在大腦深處,只是我們把它掩埋了。
有了知識,便要用出來;知行合一,這份知識才有意義。
趙景陽又道:「我設定的「基礎知識」,譬如化作,起步便是普羅大眾的「大師」級數,也就是「活靈活現」「有神韻」。」
「你們都是修行者,都知道,神韻只是真意的入門。好比練習一門拳法,達到了技巧最精湛的程度,距離領悟拳意精神只差臨門一腳的境地。」
所以,趙景陽眼中的「基礎知識」,起步真的不低。
這個級數的「知識水平」,放在人道文明發展不夠高的社會,是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達到的。
就像是畫家,真正能夠畫出神韻的大師,百十年也難出一個。而有了羅馬計劃,每個人起步就有這樣的水平。
不是趙景陽不想把「基礎知識」的高度再提一提,比如讓這些知識都達到「拳意精神」的境地。
但這裏面一個問題,就是真意層次的東西,十分個人化。便是修煉同一種法門、走同一條道路,個人領悟到的真意,也各有不同。
沒法子把它標準化。
一旦進行標準化,那就是每一種知識固定一種真意,這樣一來,反倒有害無益了。
這會把人們漸漸同質化。
更會限制人道的建康發展。多元化、多姿多彩、無窮,這才是人道應有的特質。一筆閣 www.pinbige.com